搜索

页面版权所有:2018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径河街金北一路48号 咨询电话:027-83895425(工作时间)、13971421220(24小时);  监督投诉电话:13971421220;027-83899127  鄂ICP备2021005149号-1

扫码关注官网手机

友情链接

微信服务号

可信组件

协和东医首个医师节 | 莫忘少年志 莫畏行医难

分类:
医院新闻
作者:
李雪
来源:
党政办
发布时间:
2018/08/18
  8.19医师节
  当年学医时的样子,你还记得吗?
  那年……
  初创
  去年,国务院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国家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它的设立也意味着医疗行业同时拥有两个行业性节日。
医师和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举办“中国医师节”对于进一步彰显党和政府对广大医师和医务人员的关爱和厚望,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走上学医这条路?
  从医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儿是什么?
  从医路上诸多苦与乐,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是否还会选择从医?
  ……
 
  值此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诉诸笔端,再次对准这一群体,听听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看法。今天的采访对象,有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的老医师。他们,曾经经历过医师备受推崇的纯真年代,也面对过医患关系紧张时的剑拔弩张;也有刚毕业的新一代协和东医人,虽然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但他们是内心充满情怀的年轻医师。
首届中国医师节的设立,在他们看来,是国家和社会对医师行业的一种认可,言语间都充满了欣喜。
 
  中医科 何鹏(新员工) 
  学医这条路,来的是突然加上猝不及防,志愿没填好,就被调剂到学医这条不归路上了,学医之路直到去医院实习才算是真正开始,刚去医院和病人交流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爹爹一天抽几多烟啊”?“一天两包吧”,“那喝不喝酒勒”?“没事的时候就搞半斤吧”,“那平时运动吗”?“打麻将算不算运动”?“那你熬夜吗”?“经常打牌到两点”。所以他脑出血了。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明白了一个学医人的使命,就像那个在搁浅的海滩救鱼的孩子,我知道我救不了所有人,但我能救这一个,这一个,还有这一个……
 
  中医科  鲍婉婷(新员工)
  在漫长的8年学医道路上,犹记得大一充斥着福尔马林味道的解剖室,记得给小白鼠蟾蜍大白兔做手术的紧张,记得生理病理书上红色紫色的细胞组织,记得中药材充满悠长韵味的香味,记得如唐诗般朗朗上口的方歌,记得实习第一次上临床问病史时的结巴,记得第一次给病人做胸穿腹穿时前一晚反复看视频到失眠,后来操作时的紧张得手抖,以及每到考试周背书到口干舌燥直翻白眼的自己~也许更多的是压力山大和如履薄冰的谨小慎微,但是第一次收到病人的肯定和夸奖时,忍不住偷偷抹眼泪说不出话。
 
  院感科  左明亮(新员工)
  医生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懈追求的职业,工作之后,感觉行医的路上充满艰辛、充满挑战,但是这种历程中的酸甜也只有自己能体会吧。
 
  中医科  王蓓(新员工)
  我从12岁时立志从医至今已经14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所有志愿都是医学相关。今年毕业后我终于完成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人民医生,欣喜之余亦有辛酸。我会和其他医生一样,在这条鲜花与荆棘并存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儿科  熊鹏(新员工)
  做医生也是有很多乐趣的,对于疾病的探索,对于病人的救治,都能够给予我莫大的成就感。医生这个职业注定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每个医生心里都有一种力量——生命至上。
 
  内分泌科  罗明(从医2年)
  我从小就崇拜专业的人 ,拥有一门尖端的技术是一件很帅的事。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报纸:有一名女士吃东西时被肉卡住喉管,快要窒息时,同餐厅正好有急诊科医生,见此情景,一名医生十分冷静的用桌上的刀划开了她的喉管用一支折断的笔芯清理出堵塞物。女士憋紫的脸色瞬间缓了回来,救护车来时,她已无性命之虞。
  我当时觉得很帅,
  并把学医当做是我最大的梦想。
 
  口腔科  郭宋雅(从医2年)
  从大概十年前刚刚进入医学院,宣誓医学生誓言开始,我就开始期待着能够学以致用的那一天。现在工作两年收获良多,既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也体会到了作为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希望在这条道路上,不忘初心,保持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坚持下去。
 
  检验科  付晶晶(从医2年)
  虽然不在临床一线,但也要与病患接触,我们经常要从他们手中接过检样,给他们采血,发放报告单,回答他们的提问。遇到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特征的人,谈话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了解一些病患的心理,才能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并且人性化。
 
  内分泌科  李晓利(从医4年)
  刚开始学医也没啥高大上的志向,
  甚至只是为了以后生活的稳定,
  但是工作以后,
  一切都跟我预想的不一样,
  医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蜕变过程,
  或者五年或是八年或者更久,
  但是不管多久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一生。
 
  内分泌科  杨小雷(从医6年)
  在这6年当小医生的生涯中,帮助许多病人解决病痛使我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很幸运,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医学,是需要一生的兴趣去热爱的。
 
  康复科 郭丹(从医6年)
  2013年在骨外科轮转值班的夜晚,送来了一位摔伤的八十多岁婆婆,从眉角到嘴角皮肤全部撕裂,我立即清创缝合处理,处理后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却迎来了医生生涯的第一次辱骂。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我,哭了起来,哭完告诉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许被误会会是常事。第二天继续耐心的端起药盘给婆婆换药,挤压伤口淤血,安慰婆婆……随着婆婆的病情好转,拆线后,我也迎来了婆婆的感谢,似乎也忘记了被家属辱骂的难受,暗暗告诉自己,请坚持用心去面对自己的每一位患者。
 
  内分泌科  李明(从医6年)
  一名优秀的医生,能治疗的不仅是病痛,对未知的恐惧最可怕,而好的医生可以治疗恐惧。没有人真正适合学医,学医是一种情怀。那些说苦说累却依然充实满足,能被自己感动而不放弃的,才是真正适合的。 
 
  耳鼻喉科  蔡顺成(从医6年)
  犹记得第一次操作异物钳,在间接喉镜下练习,视野狭小,镜面反转,半天没法夹取异物,才明白:临床操作都是经过大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进而化为本能。这一路走来,医学的世界辽阔无边,无数酸甜苦辣汇聚在心,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主任、同事们的支持与鼓励下,我愿砥砺前行,用双手成就梦想。
 
  康复科  梅雄锋(从医7年)
  从医七年,痛并快乐着,痛并不是因为苦,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常常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认可。古人以杏林代替医道,无论从医路上有何艰险,我将以乐观心态坚守这个职业,时刻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要求自己,做一个坚定的杏林守望者。
 
  麻醉科  程栋(从医10年)
  有一群医生,能让患者的意识瞬间消失,消除患者在无影灯下的疼痛。他们是患者术后第一眼看见的人,但术后却被患者完全忘记。这就是麻醉医生,他们像一部电影的幕后,而被人们记住的却只有主演,但他依然默默付出,只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皮肤科  颜芳(从医10年)
  从不信任、不理解、不配合到获得鼓励、肯定和感谢,一步步从懵懂无知到逐步成熟,有苦有乐、有酸有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皮肤科医生,我的岗位很平凡,但是治病救人一直是我的原动力,但凡能帮助患者解决一点点问题,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呼吸内科  姚丽霞(从医20年)
  前段时间上大学的女儿问我,作为一名医生你怎样看待死亡。我给她讲了我刚上班时的一件事。刚从医学院毕业的第一个夜班,门诊送过来一个31岁的女病人,脑出血,来了不到两小时人就没了,当时我伤心的哭了⼀个晚上。后来每每想起都是那个女人的三个孩子在病房哭泣的场面。从此对每一个病人我都⼼存敬畏⼼和同情心。因为每⼀个病人在他的家庭里,他是父亲、丈夫、 儿子,她是母亲、妻子、女儿,他就是家⼈的全部。作为医生守护他们的健康我们责无旁贷。面对死亡,我已没了当初的悸怕与伤心,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我挽救了许多的生命,无愧于自⼰的初心!
 
  检验科  童杨雯(从医26年)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因疾病缠身每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在幼小的我眼里,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就是他的救星,也让我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工作近30年,我见证了检验由纯手工操作--半自动--全自动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检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检验医学正在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但无论检验医学如何发展,我们检验工作者都要不忘初心,严格操作规程,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每一项结果,始终把质量作为生命线,立求准确快速服务临床,因为每个标本的背后都维系着一个病人的病情甚至生命。
 
  消化内科  郭锐(从医26年)
  自从26年前开始当内科医生,就一直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工作之前确实没想到当医生是如此辛苦,但是当我成功救治危重疑难病人后,会感到很自豪。医学技术持续进步,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我看到自己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消化内镜做得越来越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皮肤科  张晓冰(从医29年) 
  二十多岁前的某个中午,我与护士小王在社区门诊值班,突然听到一声急促的叫声:“救命啦!”冲出办公室一看,一位父亲正背着一名5-6岁的小女孩向门诊跑来,只见女孩神志不清,口唇发紫、皮肤湿冷、四肢瘫软、脉搏微弱。经简单询问初步判断“过敏性休克”,我们立即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经墨菲氏管滴入地塞米松、肌注盐酸异丙嗪……大约几分钟后,患儿的面色渐变红润,神志渐恢复,半小时左右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渐恢复平稳,我那一颗悬着心才放下,我知道患儿的生命无忧了,当患儿的爸爸说出:“医生,谢谢你们”时,我和小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也为我们成功的抢救感到安慰!
  尽管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护士小王已从青葱的青年步入中年,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考验和酸甜苦辣,但我想我和千千万万的医生一样始终牢记:“生命相托,重于泰山”的职责。
 
  耳鼻喉科  何学祥(从医30年)
  三十年前,怀揣着梦想,做了一名耳鼻咽科医生。大约十五年前,我上夜班,晚上约八点钟,从东山农场转来一个下咽部鱼刺病人。鱼刺约4cm,病人吞咽疼痛明显,如梗在喉。那时我院还没有电子喉镜。我只有先安慰病人,让其稳定情绪,配合检查,发现舌根部斜插一根鱼刺,喷雾麻药三次后,在间接喉镜下取出鱼刺,病人病痛立即消除。这时病人扑通一下,跪在地下要跟我叩头,我立即拦住,扶他起来。这事让我感到医生责任重大,一定要练好技术,为广大人民解除痛。
 
  呼吸内科  秦继山(从医34年)
  始于患者追求  终于患者满意
  今天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作为一名医生,倍感无上光荣。回忆职业生涯,酸甜苦辣品味;寻找成长足迹,摸爬滚打伴随;奉献青春热血,付出辛勤汗水;当年立志学医,至今无怨无悔。行医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成功喜悦、有曲折磨难,有感谢赞美、有委屈埋怨。医生要心地善良、心路清晰、心灵平静,医生永远是健康的守护神。 医疗行业行善利他,始于患者追求,终于患者满意。我们用真心爱心诠释病人至上理念,用医术仁术践行救死扶伤使命,用心动行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心血管内科  王汉桥(从医35年)
  抱着“不为相便为医,同样报国”的初衷,我在临床一线工作35年,以“忠实于科学,服务于病人,取信于社会,献身于健康”为信条,以“病人信赖,社会推崇,同仁敬佩,员工爱戴”为目标,用忘我兑现承诺。致力于健康教育,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全力以赴解除湖区人民的疾苦,使病人顺利康复;认真指导、培养下级医生,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积极参与科研协作,求得循证医学的依据。努力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以精湛的技术奉献于病人,把政府对百姓的关心用优质的服务呈现给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驱逐病魔,陶冶自己,为我区人民的健康及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病人如是说
  医生,谢谢您
  朱女士是我院骨外科的病人,因患脊髓性颈椎病住院治疗,术前肢体麻木,走路不稳,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郭中华主任为其手术后,恢复良好。她说,是医生给了她健康和活下去的勇气。
 
  赵老说,这里的医生护士就像家人一般
  住院部走廊尽头,百岁红军赵燕飞正在给新入职的医生和护士讲述自己从军时的峥嵘岁月。他在医院住了十年有余,医院就是他的家。“这里的医生护士们都特别好,不嫌弃我们老人家唠叨,还事无巨细地照顾我们,对我来说,他们比家人还亲切。”
  精医奉献医者仁心
 
  医生, 谢谢你
  今年刚满1岁的小宝贝于8月12日因急性支气管炎住院,“多亏了儿科尹慧医生的悉心照料,我们家小雨宸又活蹦乱跳的了。”
 
  刘医生,谢谢您
  “我是刘医生的老病号了,多亏他的精心调理,我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得知他这次来东山义诊,我特地过来看看他。现在身体没什么毛病,我不是过来看病的,只是因为看到他我才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因为她们,我不再害怕
  医生,谢谢你
  5月17日上午8点30分,在协和东西湖医院产科病房里出现了温馨的一幕:产妇董某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怀中的小宝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初为人母的喜悦充满了整个房间。看不出她有丝毫的疲惫和伤痛,这可是十几个小时前她刚刚自然分娩出的第一个孩子呀!
 
  “感谢协和东西湖医院的医生们,无痛分娩的开展既让我满足了自然分娩的愿望,又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减轻了我分娩的痛苦,真的,由衷地感谢她们!医学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向医生们致敬!”
  编者按
  医生是普通人
  他们是肉体凡胎 
  经过长年技术训练和临床练习
  成为一个高劳动强度、高脑力运转的技术人
  医生又不是普通人
  中国有260万医生
  他们是14亿中国人生命的守护神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今天,在首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我们向医务工作者致敬
  这是向一种职业的光辉致敬
  向一种精神的力量致敬
  因为这些力量
  让我们时代的精神
  更加充沛、饱满
  莫忘少年志   莫畏行医难
  当年学医时的样子
  你还记得吗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相关阅读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